咨询热线:

0371-67859120

1
医生心得
当前位置 :首页 » 医疗保健 » 医生心得

从《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》谈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中医入门

日期:2019-06-10 00:00:00    浏览次数:2178

 从《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》谈中医经典的学习与中医入门




《中医经典三家注系列》的书讯发出后,很多朋友发来问题探讨,集中解答如下,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
问:有老师说,学中医经典,要读原文,不要看注,怎么理解?
答:每个人对经典的理解往往不同,如果一开始就看注,会被注家的解释所固化,而这个解释不一定正确。对于读经典,更看重自己的感悟,所以老师建议读原文。但如果不看注,读经典又太难了,会让人望而却步。《三家注系列》,相当于三大名家论战,对同一句话的解释,可能大同小异,也可能完全不同。不但不会固化思维,反而会引发读者思考,必能大为获益。深入研读《三家注》,会有同古人切磋的感觉。

问:那中医经典的白话解,可不可以看?
答:白话清楚明白,但一般是确性直线思维,一文一义。而经典往往一文多义,重在感悟,所以白话经典有局限性。但是,对于普通的中医爱好者而言,我认为应该看,不然怵于经典原文太难,可能终生与经典绝缘。对于欲为良医的专业人士,确实不要急着看白话,先自行研习一段时间,有一定体会之后,再看看白话作为参考则无妨。我去年出版的《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》,名家作品,有校有注有白话,我认为还是很有价值的。

问:选择的三位注家是否靠谱?
答:对注家的选择,经过反复论证,从历代几十位注家中选择具代表性的三位。如《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》,选择目前通行本《素问》“始祖”的唐代王冰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,比王冰早一些的隋唐杨上善《太素》,王冰之后另立体系的明代张介宾《类经》。又如《伤寒论三家注》,成无己\柯韵伯\尤在泾,堪称“绝配”。

问:古代医家的注解,是否能够看得懂?
答:若文言功底很差,确实会比较吃力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,虽是古文,但毕竟是注解,注者用的是比较易懂的文言。我认为,读文言书,难的不是文字,而是浮躁心气,静不下心,不爱思考。对于想深入学习中医的朋友,必须克服这个状态。这套书,细细阅读,会让很多疑问豁然开朗。

问:中医爱好者是否有必要读?
答:看是什么类型的爱好者,如果是想学点养生知识的朋友,没有必要,顶多看一本《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.基础分册》即可。如果是想学中医的铁杆粉丝,那就非常必要。对于非院校的学习者,从经典入手是非常好的途径,医理及针灸读《素问》《灵枢》《难经》,处方临床读《伤寒》《金匮》,精通五书,是中医大家的根基,古代医家大多依此而悟,因此称为“中医经典”,时至今日,这条路依然走得通。

问:我是中医药大学的学生,这套书跟教材的《内经讲义》《伤寒讲义》《难经讲义》有什么不同?
答:其一,教材大多是选编,难免会有所缺失,本套书是全文。其二,教材对于经文的解读,必然要体现主编的学术观点,本套书“述而不作”,尽量展现古代注家原意。

问:《三家注》相比《集注》有何不同?
答:《集注》往往是罗列上十种注解,重复者很多,错误解释也可能存在,一般读者会看得晕头转向。因此《集注》只作为专业人士的文献查阅,不作为日常学习之用。而《三家注》,精选名家,且只选三家,条理清楚,可以从头到尾逐句读透,也可以作为平常碰到疑问时的查阅参考。

问:素问、灵枢、难经、伤寒、金匮,从哪本开始?
答:这需要看个人情况,比如本人,以针灸为主,读《素问》《灵枢》《难经》比较不费力。有些朋友喜欢处方,那么先读《伤寒》《金匮》,可能更合适。

问:《素问》分基础、临床、运气3个分册,有何不同?
答:书太厚了,为了便于阅读,分成三册。这个分法是根据王冰的归类法,运气分册应该说是“运气及杂篇”,只是为了工整,省略了杂篇二字。如果你将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《黄帝内经太素》《类经》三本书放到一起,就明白内容有多少了。

问:读经典,中医能入门吗?
答:一定可以的。比如《四圣心源》作者,清代名医黄元御,三十多岁才学医,从《伤寒》入手,后研习《内经》《难经》,自学成才,终成一代名医。俗话说“秀才学医,笼中捉鸡”,但是现代人文言功底相对较差,传统文化接触很少,读起中医经典来,难度较大,这是实情。所以有些人认为从经典入手的方法不可取,实际上不是经典不好,而是我们自己的水平下降了,看不下去。另外,中医入门需要治病实践,不能只读书不临证,若有老师指导自然更好。

问:直接学一些治病方法,不好吗?
答:对于普通的爱好者,学一些没有问题,但一定要有“辨证论治”的概念,否则可能会害人。从技术入门,一开始就学某方某穴某法治某病,确实很快就会治一些病。不能说这种方式不对,但这确实与浮躁心气、急功近利之风有关。有些人因此产生兴趣,深入学习中医,这是好事,但这些人最后可能还是会回归经典以寻求提高。大多数人,成就有限,治些小病而已(有些可能是蒙对的),复杂情况必然束手无策,治错害人的情况也可能发生。当然,条条大路通罗马,我也认为“学中医必须从经典入手”这句话过于武断,需要“辨证”分析,寻找合适自己的法门。

问:历史那么久远的经典不会有错吗?没有糟粕吗?
答:大概是会有的,或者作者智慧有限,或者传抄有误。但是,历史也在自然状态下淘汰糟粕。古人惜墨如金,一片竹简刻不了几个字,能流传千百年而保存良好的糟粕较少。经典相较于现代著作,实在是靠谱太多了。也许有人会辩驳,不是古人故意,而是因为眼界所限。我认为不能以西医学的角度看中医,现代医学是发展的,科学在不断进步,不断否定过去,不断提高,过几十年再看现在的理论,可能完全错误。中医不一样,讲究的是传承,所谓传承,源头传出,后辈承接,老师传授,弟子继承。这个问题难以三言两语说清,留待以后探讨。




 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---基础分册 
 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---临床分册 
 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---运气分册 
 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---上编 
 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---下编 
 难经三家注 
 伤寒论三家注 
 金匮要略三家注
 
 
豫ICP备13021716号-1 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480号 版权所有: 郑州天方中医药心脑血管病研究院 QQ:1520829688 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您有任何疑问,都可以及时联系我们【网站内容请勿转载】。 老官方站